2024-06-29 06:58:03 | 招生网
“一转眼,我离开高明已经15年了,在这15年里,我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说,我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谭志佳是2003年广东省的高考状元,高明市首位高考状元。当年,谭志佳以900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后来又进入香港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硕博连读学位。
由于表现出色,博士毕业后,他留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做研究员,现在从事骨骼畸形遗传物理研究工作。他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不断向世人发表理论研究成果。
如今事业有成的谭志佳已经在香港娶妻生子,他很感激在自己的成长路上不断给予他帮助的好心人。
于是,他自愿为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还加入高明政协,为家乡的发展尽心尽力。谭志佳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典范。
寒门出贵子,高明首位省高考状元
2003年6月27日,是谭志佳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下午,他凯特不安地通过电话查询高考分数,得知自己成为了高考总分省状元。
一时之间,激动、欣慰之情涌上心头,百感交集。谭志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靠养鱼为生,收入十分有限,对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实在是力不从心。
父母一直对谭志佳熏熏善导,告诉他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才能改变现状。谭志佳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牢牢记住父母的话,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努力读书。为了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谭志佳平时住校,连节假日学校放假,他也基本上很少回家。
平时他总是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晚自习下课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他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简直是如痴如醉。自然,他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是遥遥领先。
他的努力终于引起学校老师的关注,他们看到一个身处贫困,仍是咬牙拼搏的少年,内心充满感动,于是,学校安排教师帮助他辅导功课,使他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谭志佳却犯难了,在他的心里,当然渴望能够上北大清华之类的一流大学。可是他父母却愁苦交加,他们担心谭志佳报那么好的大学,万一考失利了怎么办?家里实在没有钱供他复读了。还不如报一个差一点的大学稍微稳妥一点。
谭志佳不愿意看着父母难过,他顺从父母的意思,填报了上海的一所大学。老师得知后,大为惊讶,他们觉得以谭志佳如此出色的成绩,考个北京大学根本不成问题,怎么能够填报一个普通大学了事,这不是耽误孩子的前途吗?
老师找到谭志佳,询问他的事情,谭志佳只好把父母的忧虑全盘托出,老师听完后感慨万千。为了打消谭志佳父母的顾虑,学校马上联系到两位资助人,承诺他们会包揽谭志佳以后的一切学费。 招生网
在学校的努力之下,两周后,谭志佳如愿以偿在高考志愿上填报北京大学。从此,他敲开了命运之神的大门,通向锦绣前程。
读书改变命运
读书虽然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读书虽然不能改变生命的起点,却可以改变生命的终点。
顺利进入北京大学的谭志佳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作为全国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比起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活有过之而无不及。
谭志佳早已经习惯这样的求学生活,他把自己的学业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北大的四年里,他的求学履历照样光彩照人,各门学科成绩在高手如云的北大都是名列前茅。
出生微寒的他明白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增加父母的负担。于是,他在大学里继续刻苦读书,年年获得奖学金。一有机会,他就到外面打工,做家教、发宣传小广告,赚点小收入。积少成多,再加上他本身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这并不多的小钱也能支撑他度过最美好的大学生涯。
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谭志佳原本有机会到德国去留学,可是年迈的父母舍不得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很有孝心的谭志佳选择了去香港大学继续深造。
谭志佳说:“人一定要有志在千里的鸿鹄之志,要有远大的理想。”正是身怀着这样的理想,谭志佳每天早出晚归,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耗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候一天辛苦下来,什么数据也得不出来,不过对这些源源不断的挫折和失败,谭志佳早已习以为常,他把每次的失败都看成是通向胜利的阶梯。
因此,并不为困难所吓倒,当困难来袭,他镇定地观察、思考,搞清楚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再接再厉。
正是凭着这种严谨的作风,谭志佳的研究进步很快,在香港逐渐站稳脚跟。在港大做研究,每个月都有一笔收入,这让一直囊中羞涩的他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从此可以不必为衣食发愁,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学术中去了。
不过谭志佳却舍不得用,他把一部分钱留给父母,一部分支助还在上学的弟弟,只留很少的一小部分给自己。
饮水思源,心系家乡父老
“我是土生土长的高明人,根在高明,对高明有一种血浓于水的感觉。”谈起自己的故乡高明,谭志佳充满深情。
谭志佳在高考结束之后,经媒体报道,他的感人事迹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很多人钦佩谭志佳勇于跟命运抗争的精神,纷纷向他伸出援手。
还有一位好心人跟谭志佳保持长达多年的联系,从他上大学一直到他完成博士后学业在香港大学工作,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他,更是在精神上鼓励他,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谭志佳指点迷津,充当了他的心灵导师,这些都给了谭志佳极大的温暖。
谭志佳在香港定居以后,他的生活逐渐踏上正轨,娶妻生子,安居乐业。饮水思源,他在贫困之际深受众人帮助,如今事业有成,一心想要回馈社会。
在香港的时候,他加入高明同乡会,真所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谭志佳见到那些在香港苦苦打拼的老乡,感到格外亲切。
应这帮老乡的请求,谭志佳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免费为老乡的孩子们辅导功课。一来可以减轻老乡们的经济压力,二来也可以解决老乡面临的下一代的教育难题。
他还加入高明政协,充当高明与香港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实现信息共享,促进高明更好更快发展。
小结:
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是读书并不是“美味蛋糕”,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洒下无数汗水。
读书也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人们长期坚持不懈。谭志佳在成功夺取“高考状元”的桂冠之后,并没有开始“享受人生”,他认为“状元”只代表自己高中的成绩,并不能代表自己的未来。站在新的人生高度上,谭志佳继续孜孜不倦钻研学术,一路读到博士后。
如今的他从当年的贫寒学生蜕变成一位见识广、学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从谭志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读书的力量,谭志佳的事迹是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的诠释。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关于高考播音专业..高分在线等的相关内容。
直接说些实际的:9年了曾高考660分,从北大转学入技校的青海男孩,现状如何? 周浩,出生在我国青海的小县城的普通家庭中,从小时候开始,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同时他从小就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活力,对于外界的许多东西都很好奇。 同时,生长的环境也给了他不小的帮助,从小时候起,他就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动手能力极强。 智商高,动手能力强,不出意料的话,周浩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小创造家、工程师
11岁上大学,15岁读研18岁读博的中国天才,最终为何会沦为疯子? 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态。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谢彦波15岁读研究生,18岁读博士,这显然是众多家长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样子了。可是对于谢彦波自己来说并非如此,他虽为神童,却被人误以为是疯子。其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呢? 谢彦波是一位天才少年。小时候他跟着奶奶长大,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物理教师
湖北男孩落榜清华自主招生,却以700分摘得状元,他是如何逆袭的?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是清华招生办公室组织的考试,是依照综合评价、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准绳择优肯定认定、录取名单,目的是要经过自主招生考试,选择综合优秀且具有突出学科专长及创新潜质的高中毕业生。 而经过清华自主招生考试的高中生,就能够取得至少20分的降分录取资历。这样子,他们在高考中,只需正常发挥,就能够轻松考上清华了。
1977年恢复高考时间是12月几号? 恢复高考时间是1977年10月21号。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
16年前,高考得763分,背瘫痪父亲求学的黄来女,如今怎样? 《劝孝歌》有言: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精神当中,孝道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古至今,那些孝子孝女往往会成为众人学习榜样,而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孝道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当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而在这些新型孝道的影响之下,我国社会关于孝道文化的发展,也进入
丘北一中今年的高考成绩如何? 708分 云南省丘北县第一中学,壮文名称为RanzsawsangDaih`itHawcou,其前身是创办于1931年的“省立丘北县民族小学”,1936年,丘北士绅认识到发展地方文化教育的重要,即争取政府支持,创办丘北县初级中学,由此开始了丘北的中等教育,但由于地方经济文化落后又加上政局动荡,学校几停几复。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省人民政府统筹资金并派
建筑工程技术大学生职业规划 建筑工程技术 大学生职业规划 建筑工程专业 的大学生在校就要想好自己的 职业生涯规划 ,这有利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建筑工程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工程职业生涯规划篇1 一、自我认知 优点缺点 自我评价我是一个喜欢挑战新鲜事物的爱好自由的典型射手女。家庭观念较重,亲人是我不可或缺的生命的一部分。我会懂得如何应用好时
青海复读生报考流程 法律分析:可以在本人户籍所在地进行报考,携带本人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具体流程可以咨询教育部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6-19 09:19:27
2024-06-14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