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 15:22:16 | 招生网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医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51年。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安医学院隶属关系是陕西省教育厅。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西安医学院是在陕西。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西安医学院是公办。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西安医学院是本科。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西安医学院是非211非98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
西安医学院2023年录取分数线
西安医学院2022年录取分数线
西安医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医学院院校简介的相关内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校简介
1951年,为培养航空建设人才,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专航空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了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招生网
北航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所在地北京,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占地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现有82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艺术和交叉11个学科门类。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提出了“顶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优势医工”学科建设方针,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拓展各学科服务面向,一体化推进“学科、平台、团队”建设,航空航天、信息、理科、文科、医工交叉五大学科群建设成效显著。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高峰学科占比达到25%,在航空宇航、仪器、材料、软件、控制、计算机、力学、交通、管工、生医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空天信优势突出、理工文医深度交叉、新方向持续引领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国防科技主干学科稳居国内一流水平。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6951人,其中专任教师3070人。专任教师中,76.3%具有高级职称,85.1%具有博士学位。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教师408人(574人次),其中院士30人,领军人才131人(237人次)、青年人才284人(307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45个。人才队伍中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1:1,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1200余人。近年来各省招生生源高考成绩平均排名在前3‰,并有多个省份已进入全省排名前1‰,学校理工类生源整体质量稳居全国第9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化北航人才培养特色,按照“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方针,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打造“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新时代北航人才培养“四强”模式,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培养领军领导人才。获批首批未来空天技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机制,重点实施尖端优质生源汇聚、精品课程体系构筑、国际交流深度拓展、多方聚力协同育人、创新激励分类优秀、卓越导师队伍建设等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重创新、强能力、高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品牌,探索出大飞机班、发动机班、信息安全班等定制化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牵头筹建全国卓越工程师产教联盟,校企协同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教学团队5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本科生组建“冯如三号”团队两创国际认证航时世界纪录。“月宫一号”团队破世界纪录。学生作品“北航1-4号火箭”“亚太空间小卫星”成功发射。2010年以来,研究生有近500人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三大国家级科技奖励署名达130余人。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长,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数量处于领先地位。 “冯如杯”竞赛已连续举办32届,吸引了9万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学校是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唯一连续17届捧得“优胜杯”的高校,并在第十一、第十六、第十七届捧得最高荣誉“挑战杯”。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先后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冠军,并在第三届、第七届分别获得全国亚军。建校70载,北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20多万优秀毕业生。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度参与8个国家实验室建设,有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8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有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打通横向交叉链和纵向创新链,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70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发动机叶片、无人系统、增材制造、紧缩场、电磁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2004年以来获得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科研成果。全面深化与航空、航天、发动机、船舶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
学校面向全球,开放交融。通过实施“UPS国际化发展战略”,拓展全球视野,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与200余所境外一流大学、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联合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融合中法两国工程教育优势,被誉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典范。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工程教育联盟等大学联盟,倡导发起“国际航空航天教育协会”并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T.I.M.E.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创设了“中德先进制造创新平台”“自旋电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实施“全球校园计划”,打造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大力开展学生交换、双学位、联合培养、国际暑期学校等各类海外学习项目,把北航校园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北航学子充分享受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学生,国际学生规模、生源质量、培养层次、教育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获批设立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合作成果显现,建立了10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学校文化育人,传承创新。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精神为内核的北航精神。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精心打造了以官微“航小萱”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航空航天博物馆、音乐厅、校史馆、艺术馆、艺文雅苑、致真共享空间、咏曼剧场、艺文空间等文化场馆为阵地,以北航大讲堂、博雅课堂、北航艺术节、感动北航、我爱我师、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团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传统承续品牌、典型引路品牌、文化景观品牌和人文滋养品牌,营造了教风优良、学风严谨、景观优美、人景祥和的一流大学文化氛围,以高品质大学文化聚人心、育新人、展形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文化育人示范项目2项、特色展示项目2项,并获首都文明校园、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七十载空天报国,新时代逐梦一流。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一流能力、培养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奋力谱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西安医学院院校简介
西安医学院是省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校区、未央校区、高新校区组成。现有普通本科生1408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47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1959年改名为陕西省西安卫生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数量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出色的教师队伍,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师资队伍由校本部基础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两部分组成。截至2022年12月,共有专任教师88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2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3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62.49%;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92人,博士学位教师282人,博、硕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46%。其中兼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0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科技新星、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规划”等20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1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21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7个。
教育教学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现有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药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目前有25个招生方向。普通本科教育开办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21个专业。现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改课题31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50余项。
学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学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目前已探索出了独特的“校-院-社区联合的导师组培养模式”,突破校际界线,与21所具有专业特色及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建成了一支500余人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导师队伍。
医疗工作与临床教学资源
学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宝鸡医院、附属汉江医院、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6所直属附属医院,总编制床位6200张,年门诊量392.07万人次。另有教学医院(含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
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设有专科病院13个,医学中心10个,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和省优势学科2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分中心8个,国际合作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各1个,是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紧急医学救援所在单位、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主办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设有专科院中院3个,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陕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全科重点专业基地,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中心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省医学优势专科6个,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1个,省呼吸疾病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1个,省临床疾病研究分中心5个。西北首家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与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合作建立了西北地区一流呼吸加强病房,呼吸治疗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力。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系和麻醉医学系,省临床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心血管内科、眼科为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眼科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组建了首个“西北眼免疫联盟”和“灞桥区医疗集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卫健委爱婴医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省卫健委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与服务定点医院。拥有优势学科9个,包括微创外科、精神心理科、小儿骨科、口腔科、消化病、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变态反应科。附属宝鸡医院是全国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医院,设有肿瘤病院,由姜谭和宝光两个分院组成。曾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多平面超长时限断掌再植手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国家三级医院PCCM项目认证。附属汉江医院努力建设“学科设置合理、人文环境和谐,优质医疗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有特色,集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医养康养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的大型老年病专科医院。
近年来,附属医院队伍中入选突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三五人才、科技新星、省杰出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工程80余人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1000余项,获各级政府科技成果奖120余项。学校对附属医院进行日常统筹整体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以提高附属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学术交流、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实力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注重质量,加强创新,致力于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1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7个,西安市院士工作站1个、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5个。近年来,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3项,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34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授权国家各类专利438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空军军医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我校积极与国(境)外优秀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先后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韩国庆熙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日本山梨大学、日本长崎国际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比利时汤姆斯莫尔大学、美国哈町大学等12个国家或地区的18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等医学类国际教育组织,依托合作院校及联盟平台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换、学生互派交流、教师访问访学、联合学术报告、合作科研、国际学术会议,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服务地方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0万余人,缓解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员紧缺现状。继续教育学院为陕西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承担着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学校具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三级甲等医院实践基地,采用“1+1”和“1+10+1”模式,目前有146人进入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临床实践。学校设置有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3家,学生1.2万余名,具有完备的专业体系建设,有9个专业面向社会招生,依托学校各学院师资力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继续教育学院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开展各类医疗技能培训,是基层医生技能提高和学历提升的医学继续教育摇篮。
发展态势
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坚持依法依规治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紧紧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校党代会“三步走”中长期战略目标,以“一流学院”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七个一”工程,着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西北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航空学院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航空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55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安航空学院隶属关系是——。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西安航空学院是在陕西。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西安航空学院是公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西安航空学院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西安航空学院是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52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江苏。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26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安徽医科大学隶属关系是安徽省教育厅。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安徽医科大学是在安徽。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安徽医科大学是公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安徽医科大学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安徽医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54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安体育学院隶属关系是陕西省教育厅。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西安体育学院是在陕西。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西安体育学院是公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西安体育学院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西安体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音乐学院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音乐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49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安音乐学院隶属关系是陕西省教育厅。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西安音乐学院是在陕西。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西安音乐学院是公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西安音乐学院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西安音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2003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安文理学院隶属关系是陕西省教育厅。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西安文理学院是在陕西。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西安文理学院是公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西安文理学院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西安文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欧亚学院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欧亚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95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安欧亚学院隶属关系是陕西省教育厅。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西安欧亚学院是在陕西。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西安欧亚学院是民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西安欧亚学院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西安欧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外事学院哪个好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外事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52年和1992年。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安外事学院隶属关系是陕西省教育厅。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在北京,西安外事学院是在陕西。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公办,西安外事学院是民办。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本科,西安外事学院是本科。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985,西安外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6-19 09:19:27
2024-06-14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