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13:44:20 | 招生网
四川农业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林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园艺学院、工程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德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 部分学院简介:?
农学院 (0354-6288344)
农学院现有农学、植物保护、农艺教育、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动植物检疫、制药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为省级品牌专业。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作物学、植物保护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省重点学科。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农药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农药科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生物安全系和种子科学系8个系。全院在读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60余人,博士生3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在编教职工140名,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25人,副教授3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学院拥有大型仪器设备300台件,实验仪器总价值3500多万元。有大型计算机室4个,大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1个。学院校内实习基地有综合实验楼,气象观测站,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和网室等设施。学院科研成果突出,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0项,其中“863”计划项目2项,“948”项目2项,“十一五”攻关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已鉴定成果30余项,其中获国家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30余项。
? 动物科技学院 (0354-6288335)动物科技学院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文化积淀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现有畜牧学和兽医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临床兽医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临床医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学实验室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生物科学(动物方向)、动植物检疫(动物方向)等6个本科招生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 在校本科生1385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 研究生40余人。学院下设动物基础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临床医学、动物生产科学、动物预防医学、草业科学、水产科学、动物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九个系,以及羊驼生物学研究所、环境兽医研究所、生态畜牧研究所、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动物生产研究所、草地研究所、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动物重大疫病监测中心、饲料质量检测中心、动物科技实验站、动物医院等科研机构和校内实习基地,校外稳定的农科教“三结合”基地30余个。依托学院建设有兽医科学研究所和畜牧科研研究所两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全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师93人,教授28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兽医基础科学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教学团队、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为山西省省级教学团队,在职中青年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6人,在读博士12人,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为学院特聘教授,还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聘兼职教授多人。院属各系实验室、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30余台(件)。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3余项,在研经费达3452.7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948”项目3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大专项项目1项等。近五年已鉴定成果31项,获奖25项,主编国家级统编教材13部,副主编、参编29部,出版专著35部,SCI和EI收录论文100余篇。
?
林学院 (0354-6285139)林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级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专门人才的学院,从1974年首届林学专业开始招生,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包含林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生态学、城市规划、旅游管理7个本科专业,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植物学、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多学科、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学院。学院下设森林资源系、水保与水利工程系、风景园林系、森林保护系、植物学系、生态系等6个系和园林植物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景观生态研究所、林木生物技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拥有数字林业室、计算机室、制图室及一批高精尖实验仪器,并在全省建有7个教学实习基地。特别是近3年来,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在校生1254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后经历及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的89%。学院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近五年来,学院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院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10余项,同时有6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主编、副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五”规划教材近20余部,现承担国家“863”、“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及省部级其它科研项目30余项。
? 资源环境学院 (0354-6288322)资源环境学院现有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土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和土地管理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函授本科专业和农业环境保护函授专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土壤学是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全院在校研究生90余人,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80余人。
资源环境学院有20多个一流的专业实验室,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日光温室和污水处理厂等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五台山、杏花村汾酒厂、平朔露天煤矿等校外实习基地。挂靠学院的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具备乙级资格的环境监测单位。另外还有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和土地科学研究所。全院现有教职工67人,教师4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6人。学院还聘请部分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教授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参与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8项,横向课题40项,校内创新基金14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国家学报级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其中,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7部、十五规划教材8部、 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 。学院近5年来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5项,其中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
?
园艺学院 (0354-6288331) 园艺学院下设果树学系、蔬菜学系、花卉学系、园艺基础科学系等四个理科系和艺术设计系一个文科艺术类教学系。设园艺、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2007年增设“花卉与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园艺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果树学科和蔬菜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有果树学和蔬菜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果树学省重点学科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2个多媒体室、30余台大型高级仪器。有山西农业大学蔬菜花卉研究所、园艺实验场和园艺研究所,山西省设施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等校内教学、科研基地200余亩,在全省各生态类型区建立了20余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艺术设计专业拥有4个大型画室,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及高配备电脑30余台,1个图文设计工作室,并配有高级大型彩喷打印设备。 园艺是我校最早成立专业之一,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园艺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及其对外贸易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艺术设计学科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后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之一,就业前景广阔。园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0余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5名,留学归国人员达到教师人数的半数以上。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有3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主编和参编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材10余部,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
?
工学院 (0354-6288339)工学院于2000年在原农业工程系基础上扩建成立,前身为农业机械系,始于铭贤学堂1931年创办的工科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博士、硕士(包括专业硕士)、本科、双学位、函授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4个二级学科及专业硕士;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含土木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等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双学位和本、专科函授等。目前在校硕、博研究生80多名,本科生1700多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余名,其中教授12人,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5人,助教5名,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人员28名;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兼职导师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95%,形成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设有农业机械系、机械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工程基础部、实验中心和金工实习工厂等教学机构,结合学科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成立了农业工程研究所,开展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农业生物力学、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工程与测控技术、精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验中心包括6个研究性实验室,26个专业实验室,拥有ASD现场近红外光谱辐射仪、LabVIEW数据采集分析系统、GPS接收系统及配套软件、CPS图象采集分析系统、Instron生物材料试验系统、旋转机械故障分析系统、恒温恒湿装置、全液压驱动农业机械土槽试验系统、数控加工中心等各型先进仪器设备。以各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驾驶技能培训中心、计算机软件技术培训及认证中心等实践技能培训结构,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与校外有关企业合作,建有三结合基地5个,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院以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为核心,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智能化土壤养分测试仪、精密播种机、精细农业关键技术及装备、小杂粮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低能耗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电磁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生物力学、生物环境测控技术及装备、设施农业工程设计及新材料、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及装备、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发展战略、冶炼高温废气处理及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共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40多部,2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级以上成果奖15项,申报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有的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第一。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354-6288325)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三个本科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和省重点扶持学科。学院下设食品科学系、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以及食品研究所、食品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加工测试设备和手段。校内有专业实习实验工厂,校外已形成古城乳品集团公司、平遥冠云牛肉集团公司、杏花村汾酒集团、山西陈醋集团、山西六和集团、香和正大有限公司、白象集团等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与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目前,在读硕士141名、在校本科学生1063名。全院现有教职工53名,其中专任教师37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8名,讲师14名,教师中31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学院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企业委托合作研究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研究成果有6项,获省级农村技术承包奖的研究成果有5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大量的科技论文。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经济贸易学院 (0354-6288327)经济贸易学院现有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本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是省级品牌专业。学院下设经济管理系、区域发展系、市场营销系、国际贸易系等四个教学系。拥有图书资料室、微机应用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室、经贸信息分析室、网络营销实验室等八个实验室和生态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管理工程研究所、乡村发展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学院现有研究生及本科生25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26人。有硕士生导师10人。教师中大都拥有研究生学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3人。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和交流,有多名教师到美国、英国等国外访问学习、进修。学院还多次聘请国外著名学者来我院讲学,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学院加大科研力度,施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并结合学科特点,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行,加大了对学生外语、计算机、写作等方面知识的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点,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复合性人才。
?
文理学院( 0354-6288341 ) ?? ?
文理学院现有外语、化学、物理、数学、公共管理五个系和辐照研究所、化学生态研究所、教育培训中心、文化艺术传播室、图书资料室等机构,我院现设有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3个本科和英语双学位专业、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全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5人,外籍教师3人,讲师36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60人,由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不少教师曾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深造。学院装备有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全院现教职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著书立说和开展科学研究,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四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一门;物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示范实验室”;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部,出版专著二十余部;现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课题三十余项,获省部级课题奖励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五十余篇,被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收录20余篇。
?
生命科学学院 (0354-6286908)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化学生物技术方向)、生物科学(生物安全方向)、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方向)三个本科专业方向。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专业。学院有 25个实验室共3300m2,有价值700万元的以转基因、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基因检测、细胞克隆、分子分析、生物发酵等为主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有8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全可以满足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需要。现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落户我院,进一步提升了我院 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平台。
学院教师全部由博士、硕士组成,是全校唯一一支全研究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由省教学名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归国学者等优秀教师组成的学科团队,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近三年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近二百篇,其中国家级论文近70篇,20篇被SCI收录,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编写论著8部,主编参编教材20余部,获省级科研、教学等奖励6项。学院坚持以生命科学为龙头、应用研究为方向、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形成了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高水平理论与发酵、环保、应用微生物、现代技术制药等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面向科学前沿,面向现代生物产业。学院、学生工作多次受到省级、校级的表彰。着力培养具有优良品德和高水平业务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3年,就业率均在80%以上,其中考研率均在33%以上,名列全校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公共管理学院 (0354-6288343)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前身是成立于 20世纪50年代初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92年学校将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思想政治教研部”。1993年更名为“社会科学部”。2004年4月学校为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在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设立了“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科学部合署办公。2008年学校把“社会科学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伴随着山西农业大学前进的步伐,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公共管理学院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学院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和法学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行政管理函授本、专科专业;有在校本科生近800人,在册函授生近200人,已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体系。
公共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机构健全,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全院现有教职工 47人,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专职教师中3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92%。公共管理学院现有行政管理、法学两个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7个教研室。拥有山西省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中心、学院图书文献资料室、办公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和简易模拟法庭等校内教学科研基地,以及6个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
公共管理学院是具有优良传统、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充满活力的集体。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教学方面,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教学能力, 200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以来“管理心理学”课等 三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行政管理学”等四门课程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学院一贯重视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基本功大赛”和“精彩多媒体课件”等全省竞赛活动中先后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在科研方面,学院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完善了科学研究激励机制,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25部,主编、参编21世纪教材和“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等22本,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承担省软科学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共9项。正是基于良好的教风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80%,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和几代人的精心打造,确立了坚守信念、传播科学理论,教书育人、追求学术境界的科学理念;铸就了弘扬人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珍惜价值的公管精神。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354-628880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个本科专业,有计算机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实验中心 4 个面向全校和社会服务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现有教职工 58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 12 人,校级教学名师 1 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在校生 588 人。现有专业课实验室及计算机机房 11 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2000 余万元。近年来,我院教师共编写《 C 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十五 ” 、“十一五 ” 规划教材和专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主持教学和科研项目十多项,完成科研成果 7 项,获国家级奖 3 项,获省部级奖 5 项,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学院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科研项目共 6 项。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及《仪器分析》、《生物电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18 门选修课程的教学、实验工作。设有山西省 “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及考 ” ,与资源环境学院合作成立了 “ 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站 ” 同时还面向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考核、成人计算机函授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技术培训、分析测试各种农业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农业科技教育和实用技术科教片的摄制、动植物组织超微结构动态研究等各项科研技术服务。
农学院 (0354-6288344)
农学院现有农学、植物保护、农艺教育、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动植物检疫、制药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为省级品牌专业。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作物学、植物保护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省重点学科。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农药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农药科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生物安全系和种子科学系8个系。全院在读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60余人,博士生3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在编教职工140名,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25人,副教授3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学院拥有大型仪器设备300台件,实验仪器总价值3500多万元。有大型计算机室4个,大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1个。学院校内实习基地有综合实验楼,气象观测站,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和网室等设施。学院科研成果突出,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0项,其中“863”计划项目2项,“948”项目2项,“十一五”攻关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已鉴定成果30余项,其中获国家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30余项。 招生网
? 动物科技学院 (0354-6288335)动物科技学院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文化积淀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现有畜牧学和兽医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临床兽医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临床医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学实验室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生物科学(动物方向)、动植物检疫(动物方向)等6个本科招生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 在校本科生1385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 研究生40余人。学院下设动物基础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临床医学、动物生产科学、动物预防医学、草业科学、水产科学、动物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九个系,以及羊驼生物学研究所、环境兽医研究所、生态畜牧研究所、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动物生产研究所、草地研究所、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动物重大疫病监测中心、饲料质量检测中心、动物科技实验站、动物医院等科研机构和校内实习基地,校外稳定的农科教“三结合”基地30余个。依托学院建设有兽医科学研究所和畜牧科研研究所两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全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师93人,教授28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兽医基础科学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教学团队、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为山西省省级教学团队,在职中青年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6人,在读博士12人,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为学院特聘教授,还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聘兼职教授多人。院属各系实验室、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30余台(件)。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3余项,在研经费达3452.7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948”项目3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大专项项目1项等。近五年已鉴定成果31项,获奖25项,主编国家级统编教材13部,副主编、参编29部,出版专著35部,SCI和EI收录论文100余篇。
?
林学院 (0354-6285139)林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级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专门人才的学院,从1974年首届林学专业开始招生,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包含林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生态学、城市规划、旅游管理7个本科专业,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植物学、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多学科、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学院。学院下设森林资源系、水保与水利工程系、风景园林系、森林保护系、植物学系、生态系等6个系和园林植物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景观生态研究所、林木生物技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拥有数字林业室、计算机室、制图室及一批高精尖实验仪器,并在全省建有7个教学实习基地。特别是近3年来,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在校生1254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后经历及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的89%。学院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近五年来,学院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院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10余项,同时有6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主编、副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五”规划教材近20余部,现承担国家“863”、“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及省部级其它科研项目30余项。
? 资源环境学院 (0354-6288322)资源环境学院现有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土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和土地管理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函授本科专业和农业环境保护函授专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土壤学是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全院在校研究生90余人,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80余人。
资源环境学院有20多个一流的专业实验室,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日光温室和污水处理厂等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五台山、杏花村汾酒厂、平朔露天煤矿等校外实习基地。挂靠学院的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具备乙级资格的环境监测单位。另外还有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和土地科学研究所。全院现有教职工67人,教师4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6人。学院还聘请部分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教授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参与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8项,横向课题40项,校内创新基金14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国家学报级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其中,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7部、十五规划教材8部、 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 。学院近5年来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5项,其中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
?
园艺学院 (0354-6288331) 园艺学院下设果树学系、蔬菜学系、花卉学系、园艺基础科学系等四个理科系和艺术设计系一个文科艺术类教学系。设园艺、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2007年增设“花卉与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园艺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果树学科和蔬菜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有果树学和蔬菜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果树学省重点学科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2个多媒体室、30余台大型高级仪器。有山西农业大学蔬菜花卉研究所、园艺实验场和园艺研究所,山西省设施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等校内教学、科研基地200余亩,在全省各生态类型区建立了20余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艺术设计专业拥有4个大型画室,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及高配备电脑30余台,1个图文设计工作室,并配有高级大型彩喷打印设备。 园艺是我校最早成立专业之一,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园艺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及其对外贸易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艺术设计学科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后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之一,就业前景广阔。园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0余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5名,留学归国人员达到教师人数的半数以上。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有3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主编和参编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材10余部,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
?
工学院 (0354-6288339)工学院于2000年在原农业工程系基础上扩建成立,前身为农业机械系,始于铭贤学堂1931年创办的工科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博士、硕士(包括专业硕士)、本科、双学位、函授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4个二级学科及专业硕士;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含土木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等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双学位和本、专科函授等。目前在校硕、博研究生80多名,本科生1700多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余名,其中教授12人,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5人,助教5名,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人员28名;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兼职导师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95%,形成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设有农业机械系、机械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工程基础部、实验中心和金工实习工厂等教学机构,结合学科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成立了农业工程研究所,开展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农业生物力学、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工程与测控技术、精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验中心包括6个研究性实验室,26个专业实验室,拥有ASD现场近红外光谱辐射仪、LabVIEW数据采集分析系统、GPS接收系统及配套软件、CPS图象采集分析系统、Instron生物材料试验系统、旋转机械故障分析系统、恒温恒湿装置、全液压驱动农业机械土槽试验系统、数控加工中心等各型先进仪器设备。以各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驾驶技能培训中心、计算机软件技术培训及认证中心等实践技能培训结构,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与校外有关企业合作,建有三结合基地5个,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院以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为核心,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智能化土壤养分测试仪、精密播种机、精细农业关键技术及装备、小杂粮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低能耗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电磁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生物力学、生物环境测控技术及装备、设施农业工程设计及新材料、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及装备、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发展战略、冶炼高温废气处理及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共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40多部,2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级以上成果奖15项,申报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有的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第一。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354-6288325)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三个本科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和省重点扶持学科。学院下设食品科学系、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以及食品研究所、食品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加工测试设备和手段。校内有专业实习实验工厂,校外已形成古城乳品集团公司、平遥冠云牛肉集团公司、杏花村汾酒集团、山西陈醋集团、山西六和集团、香和正大有限公司、白象集团等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与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目前,在读硕士141名、在校本科学生1063名。全院现有教职工53名,其中专任教师37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8名,讲师14名,教师中31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学院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企业委托合作研究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研究成果有6项,获省级农村技术承包奖的研究成果有5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大量的科技论文。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经济贸易学院 (0354-6288327)经济贸易学院现有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本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是省级品牌专业。学院下设经济管理系、区域发展系、市场营销系、国际贸易系等四个教学系。拥有图书资料室、微机应用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室、经贸信息分析室、网络营销实验室等八个实验室和生态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管理工程研究所、乡村发展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学院现有研究生及本科生25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26人。有硕士生导师10人。教师中大都拥有研究生学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3人。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和交流,有多名教师到美国、英国等国外访问学习、进修。学院还多次聘请国外著名学者来我院讲学,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学院加大科研力度,施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并结合学科特点,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行,加大了对学生外语、计算机、写作等方面知识的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点,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复合性人才。
?
文理学院( 0354-6288341 ) ?? ?
文理学院现有外语、化学、物理、数学、公共管理五个系和辐照研究所、化学生态研究所、教育培训中心、文化艺术传播室、图书资料室等机构,我院现设有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3个本科和英语双学位专业、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全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5人,外籍教师3人,讲师36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60人,由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不少教师曾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深造。学院装备有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全院现教职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著书立说和开展科学研究,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四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一门;物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示范实验室”;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部,出版专著二十余部;现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课题三十余项,获省部级课题奖励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五十余篇,被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收录20余篇。
?
生命科学学院 (0354-6286908)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化学生物技术方向)、生物科学(生物安全方向)、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方向)三个本科专业方向。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专业。学院有 25个实验室共3300m2,有价值700万元的以转基因、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基因检测、细胞克隆、分子分析、生物发酵等为主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有8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全可以满足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需要。现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落户我院,进一步提升了我院 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平台。
学院教师全部由博士、硕士组成,是全校唯一一支全研究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由省教学名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归国学者等优秀教师组成的学科团队,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近三年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近二百篇,其中国家级论文近70篇,20篇被SCI收录,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编写论著8部,主编参编教材20余部,获省级科研、教学等奖励6项。学院坚持以生命科学为龙头、应用研究为方向、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形成了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高水平理论与发酵、环保、应用微生物、现代技术制药等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面向科学前沿,面向现代生物产业。学院、学生工作多次受到省级、校级的表彰。着力培养具有优良品德和高水平业务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3年,就业率均在80%以上,其中考研率均在33%以上,名列全校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公共管理学院 (0354-6288343)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前身是成立于 20世纪50年代初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92年学校将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思想政治教研部”。1993年更名为“社会科学部”。2004年4月学校为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在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设立了“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科学部合署办公。2008年学校把“社会科学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伴随着山西农业大学前进的步伐,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公共管理学院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学院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和法学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行政管理函授本、专科专业;有在校本科生近800人,在册函授生近200人,已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体系。
公共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机构健全,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全院现有教职工 47人,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专职教师中3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92%。公共管理学院现有行政管理、法学两个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7个教研室。拥有山西省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中心、学院图书文献资料室、办公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和简易模拟法庭等校内教学科研基地,以及6个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
公共管理学院是具有优良传统、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充满活力的集体。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教学方面,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教学能力, 200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以来“管理心理学”课等 三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行政管理学”等四门课程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学院一贯重视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基本功大赛”和“精彩多媒体课件”等全省竞赛活动中先后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在科研方面,学院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完善了科学研究激励机制,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25部,主编、参编21世纪教材和“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等22本,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承担省软科学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共9项。正是基于良好的教风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80%,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和几代人的精心打造,确立了坚守信念、传播科学理论,教书育人、追求学术境界的科学理念;铸就了弘扬人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珍惜价值的公管精神。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354-628880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个本科专业,有计算机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实验中心 4 个面向全校和社会服务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现有教职工 58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 12 人,校级教学名师 1 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在校生 588 人。现有专业课实验室及计算机机房 11 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2000 余万元。近年来,我院教师共编写《 C 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十五 ” 、“十一五 ” 规划教材和专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主持教学和科研项目十多项,完成科研成果 7 项,获国家级奖 3 项,获省部级奖 5 项,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学院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科研项目共 6 项。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及《仪器分析》、《生物电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18 门选修课程的教学、实验工作。设有山西省 “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点 ” ,与资源环境学院合作成立了 “ 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站 ” 同时还面向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考核、成人计算机函授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技术培训、分析测试各种农业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农业科技教育和实用技术科教片的摄制、动植物组织超微结构动态研究等各项科研技术服务。
核点
高校投票
想报考 0
不想报考 0
还没想好 0
同地区高校排行榜
同类型高校排行榜
高校资讯
四川农业大学院校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579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本科招生专业7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和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学9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2年分别入围软科一流学科排名世界前40强和前51-75强。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74人、副教授603人;博士生导师328人、硕士生导师8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5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8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5人、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20人、天府青城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9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4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四川师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学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1976年以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7万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1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33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含示范课程)12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34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5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3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省级科研站点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台湾等24个国家(地区)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4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建设与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我校马均教授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水稻试验育种和种植推广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以马均教授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给予高度评价。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大学院系设置四川大学院系设置 经济学院u3000法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u3000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u3000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数学学院u3000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学院u3000生命科学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u30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u3000电气信息学院 计算机学院u3000建筑与环境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u3000化学工程学院 轻纺与食品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院系设置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院系设置 会计系 ?? 开设有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资产评估与管理等五个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讲师17人,博士5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标兵2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会计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
中国农业大学院系设置中国农业大学院系设置 生物学院 动物医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人文与发展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工学院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理学院 国际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学校简介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系设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农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 园艺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林学院 动物医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葡萄酒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体育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实验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院系设置西北工业大学院系设置 航空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安全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工程 航天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 航海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信息对抗技术环境工程水声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微机电
东北林业大学院系设置东北林业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 经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勘查技术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数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华信学院等十八个二级学院和体育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共 21 个教学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学
河北工业大学院系设置河北工业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现设研究生部、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非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涉外法政学院、汉文化传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应用外语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 14 个教学单位。有英语、翻译、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国际经济与贸
东南大学院系设置东南大学院系设置 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学系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系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交通学院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软件学院吴健雄学院 无锡分校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东南大
2024-04-03 06:38:51
2025-07-29 04:16:43
2023-11-25 03:49:44
2024-08-19 22:21:51
2024-07-08 04:30:57
2025-08-04 18: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