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16:26:50 | 招生网
北京邮电大学院系设置
法学院
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法学院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依法治院,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培养体系完善,在国内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和领先的教学水平。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教授34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125人。教师中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专家,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法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80人,六年制法学实验班512人、四年制本科生544人、二学位259人(包含政法干警体制改革班60人)、硕士研究生371人、博士研究生173人和博士后研究人员21人。法学院坚持法学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务能力,多年来保持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为社会各界输送优秀毕业生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已成为国家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及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的骨干和法学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法学院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法学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参与国家法律法规起草和审议工作上百次,多位教师受邀参加中央各部委、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重大法律问题论证工作。法学院对外交流活动广泛,与海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专家学者互访、学生交流等活动十分频繁。
进入新世纪的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导向,全面规划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将法学院建成 高品质、创新型、开放性的一流法学院。
民商经济法学院
民商经济法学院于2002年6月在整合校内相关学科各教学科研单位的基础上成立。现设民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环境资源法、知识产权法、财税金融法、社会法8个研究所,有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和民事诉讼法五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现开设法学课程98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学院以实习基地、诊所、模拟法庭为依托,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学院有非在编科研机构31个。
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2名,其中终身教授1人、二级教授5人、三级教授44人,副教授73人,有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23人。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人,宝钢教师奖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建院以来共出版学术专著26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部门科研项目110项,承担国内外横向科研项目249项。
学院坚持创一流学科、建一流队伍、出一流成果、育一流人才的目标,践行学术立院、人才强院、和谐兴院的共识,端正学风和院风,推动改革和创新。学院遵循治学与修身并重,才识与德行俱进的育人理念,树立追求卓越、崇尚学术、热爱集体的作风,努力培养志向高远、情操高尚、学识高深和情趣高雅的精英人才。建院以来,学院已毕业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8000余人,历年本科生就业率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近100%。
国际法学院
自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以来,国际法学科即成为法大的重要法学专业之一。而国际法学院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89年3月12日成立的国际经济法系。2002年,为了适应我国法学教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在原来国际经济法系的基础上设立国际法学院。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际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国际法研究队伍,具有国内一流的国际法综合研究实力和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国际法学院具有学科方向齐全、学缘关系合理和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由于综合实力突出,法大的国际法学科于1998年被评为司法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院一直坚持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特色,经过多年学术积累和队伍建设,学院在国际经济法、海商法、WTO法、海洋法、国际私法基本理论及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研究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院先后承接并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10余项,教育部20余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60余项。学院教师出版专著(或教材)50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部分教材在海外著名出版社多次再版,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反响,部分教材、著作及论文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首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学院已经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32人。18名教授中有12名博士生导师,学院有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院本科生培养为法学专业以及法学专业(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其中法学专业(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属于教育部首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2013年首度招生。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国际法学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和航空与空间法四个大的研究方向。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多年来已培养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毕业生6000余人。同时为了贯彻和执行学校国际化办学方针,我院目前已招收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79名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同时,我院还积极为学生提供对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我院已经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学院建立了学生交流合作关系,已派送数十名学生参加学习交流。
学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促进国内及国际的学术交流,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将国际法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际法教学和研究基地。
刑事司法学院
2002年6月28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社会工程学院的部分教研室和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组建成立刑事司法学院。
刑事司法学院是我校惟一设有两个一级本科专业的法学院,即法学专业、侦查学专业,鲜明的专业特色使其在我校四大法学院中备受瞩目。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将启发式教学融入教学之中,倡导科研促教学理念,教师开展科研、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论文专著获得各类奖项达百人次。
现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3人。学院还拥有专任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证据科学研究院的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0多人,以及众多来自于司法、行政实务部门的兼职教授20多人。
2012年学院在校的本科生共有1099人。招收本科生308人,其中法学专业269人,侦查学专业39人。毕业本科生272人,其中法学专业234人(国防生28人),侦查学专业38人。在校的研究生共有578人,其中硕士生454人,博士生124人。
学院秉持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之校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今后学院将努力增强教学科研的综合实力,搞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打造品牌。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学院中居于先进行列的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我校1985年成立的政治系,是我校法学以外学科专业建设的母体,其前身政治系先后发展出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个学院。
学院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平台体系。政治学科为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设有8个博士点、12个硕士学位点和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8人,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6人。学院教师中担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各1人,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宝钢奖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名师、北京市师德标兵10余人,政治学基础课程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教师在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学院与美国卡特中心、国际城市管理协会、法国孟德斯鸠波尔多第四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大学、广岛大学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
学院现有学生15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在站博士后10余人。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政治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就业面向为党政机关、公共管理机构及公共服务机构。
商学院
商学院以1983年开始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1995年开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办学基础,在充分整合校内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于2002年正式组建。现设有6个研究所(系)、6个非在编科研机构和6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三个本科专业及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拥有世界经济博士点,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世界经济、会计学、产业经济、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法商管理(自设专业)、金融学十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MBA专业硕士点。
商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在岗专业教师5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具有国外留学和进修经历的教师占37%;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并具有丰富的企业咨询培训和政府服务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支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实践等方面具有相当实力的师资队伍。
现有在校学生1828人,其中本科生1007人,第二学士学位学生76人,双专业双学位学生2人,硕士研究生125人,博士研究生25人,MBA工商管理硕士生593人。
学院现有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横跨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并充分依托和利用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方面的优势资源,确立了精商明法,敏思善行的办学理念,专业发展具有鲜明的法商互动特色,人才培养突出了知行合一素质,在中国高校的同类学院中正在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社会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是1952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当时虽然社会学学科在全国被取消,但著名社会学家严景耀先生和雷洁琼先生长期在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为保留社会学火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王康先生是重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领军人物费孝通先生的重要助手之一,曾担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总干事等要职,王康先生后来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中国政法大学也成为1980年代全国重建社会学专业以来在高校最早开设社会学课程的高校之一。昔日的社会学是中国政法大学最初建校的主要学科之一,今天的社会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正式创办以来,严选师资、夯实基础、狠抓特色,仅用了八年的建设时间,就于2009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政法大学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研究并在此领域始终保持着前沿地位的高校,当代中国犯罪心理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罗大华教授领军的学术团队为社会学院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挂靠在我校。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正式创办以来,以特色学科为依托,以优良师资为支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社会学院是2005年7月在原社会学教研室和犯罪心理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的。学院第一任院长由全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乐国安教授担任。现任院长为应星教授。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两个硕士点(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
学院有一支年轻有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师资28名,其中,教授7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4人。在这支师资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名,占全院教师比例的86%;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教师8名,占全院师资比例的29%;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20名,占全院教师比例的71%。自2005年建院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不仅在国内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心理学报》、《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等发表论文数十篇,而且在国外 SSCI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英文、法文及日文等论文十余篇,并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
学院的发展定位是:立足精品特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发挥师资力量起点高、结构好、后劲足、人心齐的优势,一方面以法学学科为依托,使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成为法学重要的关联学科和支撑学科,并成为我校迈向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小而强、特而优的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和应用心理学中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若干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设有哲学、中文和艺术3个教研室,历史和逻辑2个研究所,涵括文、史、哲、艺四个一级学科门类。设有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本科专业,哲学、中国史2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美学和中国近现代史7个硕士点;另在法学理论专业下设有法治文化、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法治文学等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学院以法大人文、人文法大为办学理念,加强专业教学,努力做到与其他著名高校的专业教学看齐。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开设了大量全校性的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主干课程,通识教育逐步成为学院发展特色。
学院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上,重视人文学科与法学学科的深度结合,法治文化、法律逻辑、法律语言、法律与宗教等新兴交叉学科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学院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化、宗教与法律、当代中国政治哲学、艺术经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文学与法律研究中心等非在编教研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4人(含终身教授1人),副教授23人,6名教授具有博导资格。不仅有一批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在诸多全国性学术研究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还有一批在艺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师,在中国书画的创作与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法治精神、扎实专业知识和法学知识、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形式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优秀毕业生。
学院积极争取社会捐资助学,设置奖助学金对学生予以资助和奖励。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其前身是先后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和2002年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学院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3人。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5个教学科研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专业人才。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等7个硕士学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4个博士学位点。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我院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自2005年学院成立以来,已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工委研究项目、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等。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成果突出,教师在北京市教学基本功竞赛中纷纷获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正在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机制。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 2002 年,其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法大设外语组,1979年设外语教研室,1987年设外语教学部,1994年设外语系,2002年正式建外国语学院。教学单位有:英语系、德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教授英、德、日、俄、法、意、西等。本科包括英语和德语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语言文学四个方向。现有语音实验室软硬件配备居国内一流水平。
英语专业实行五年双专业学士学位(英语、法学)培养模式;德语专业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法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教改示范校,我校全面运用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效果显著。此外,先后与国内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科隆大学实施交换培养项目。学生就业率均达97%以上,迄今,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外事、教育、法律、商务、贸易等领域深受社会好评和欢迎。建院以来,科研成果显著,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著作(译著、编著、教材)266部;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次。
学院教职工93人,在编教师82人,教授11人,副教授33人,讲师38人;博士2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5%。同时具有外语和法学硕博士学位教师占39%;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占63.4%。
经过几代外语人的努力,学院突出外语+法律特色,努力培养精英明法,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今后将继续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知名外国语学院而奋斗,为实现法大开放性办学目标贡献力量。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8年7月10日成立,同年10月开始实体运营,其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系。
学院于2011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学院还拥有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法制新闻、新闻政策与法规方向。
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28人,其中专职教师21人。学院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助教2人。学院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为16人,硕士学位者5人,其中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学院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法学素养和牢固的法治价值观,知识基础宽、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未来媒体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多媒体综合传播需要的高层次的传播领域专门人才。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254人,研究生93人。已有7届本科生共计420人和5届研究生共计126人毕业于新闻学和法学专业。 招生网
学院以注重实践教学为人才培养特色,与全国各类标志性媒体建立了广泛联系,现已建成包括法制日报社、检察日报社、北京青年报社、杭州日报集团、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基地等在内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20余家。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西北大学、堪萨斯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学院、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日本明治学院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树仁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北京邮电大学(海南校区)院校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海南校区位于中国海南省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个重要的校区之一。
以上就是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www.zhaosheng.com北京大学医学部院系设置北京大学医学部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院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病理学系 医学遗传学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病原生物学系 医学信息学系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生物物理学系 中西医结合教研室 药理学系 神经生物学系 心血管所 免疫学系 细胞生物学系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大学系统生
北京交通大学院系设置北京交通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法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12个学院,还设有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燕郊、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和黄骅海滨独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院校简介北京交通大学院校简介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院系设置北京师范大学院系设置 教育学部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汉语文化学院 文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化学学院 政府管理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法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外网)
北京理工大学院系设置北京理工大学院系设置 宇航学院 材料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珠海研究院 机电学院 化工与环境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秦皇岛分校 中山研究院 机械与车辆学院 生命学院 法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火炸药研究院 光电学院 数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微纳技术中
南京大学院系设置南京大学院系设置 招生专业名称 专业分流方向 所属院系 咨询电话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 文学院 025-83593067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对外汉语 海外教育学院 025-83594535 历史学类 历史学 历史学系 025-83593517 考古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系设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编号 学院名称 学费标准 招生专业名称 包含专业方向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500元/年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 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5500元/年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集成电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院系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文学院简介 2012年 毕业专业有 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对外汉语三个本科专业 。 文学院现有教师57人。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副教授17人,讲师15人,助教9人;学历结构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 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
东北大学院系设置东北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 专业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信息安全 数字媒体技术
2024-04-03 06:38:51
2024-07-08 04:30:57
2024-08-25 01:23:41
2025-07-29 04:16:43
2023-11-25 03:49:44
2025-07-31 14: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