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0:44:10 | 招生网
高考物理大题简答技巧如下:
1、能计算出答案,尽量计算出答案,有两个好处,a答案会给一分。b这一小问答案正确,即使前面计算过程有小瑕疵,也会给满分。
2、觉得这道题要用到的公式,就写出来,公式对了给分,错了不会扣分。
注意:公式中字母要和题目中给的字母一致,否则一般不给分。
3、公式要写原始公式,不能写二级结论,写二级结论不给分。
4、写必要的文字说明,目的是让判卷老师知道你这道公式针对的哪个研究对象,哪段研究过程。
5、一道大题如果有三问,在不知道这个公式哪一小问要用时,你把这个公式写三遍,三个小问都要写一遍。
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
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由于高考采用笔试的形式,以“题”考“实验”,如果实际复习中也以“题”的形式来复习“实验”,就很难突破实验的抽象和实际的操作场景的模拟。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
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
高考物理是一比较难的科目,除了我们掌握好基础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 方法 和技巧,高考也是一个有技巧性的考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物理计算题偷分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计算题偷分技巧
1.计算题如果连基本公式都忘记了,那根本就不用答了,所以考生应该把基本公式还是变换而来的公式都背熟,节省换算时间。
2.描述性的文字要写好,公式的字母要工整,代入数据等要清晰,演算过程要明朗,结果要精确,作图的时候勿潦草。
3.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全面分析好情况,可以先在草稿上演算。
4.计算题少不了数学工具的应用,不管是解方程还是极限法,都应该一步步认真计算,以免数值错了,导致第二步的结果也错了(一般题目第二步都会用到前面的计算结果)。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方法
1.高考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2.高考物理答题时保持平衡心态
心态不平衡还表现在对平时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如:有的同学在刚开始考试时,心态正常,本来选择题做对了,但是,后来由于心态不平衡,在考试结束时,又改错了。所以,有许多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但大考紧张,难以正常发挥。
3.高考物理答题使用学科专业术语
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学科语言,平时,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学科意识,形成了各学科的科学合理的答题习惯。因此,在考试中,不能用自编的、自造的词语来组织答案,要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本专业的规范的表达方式。
高考物理易错点汇总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3.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5.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6.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7.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8.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注意方向。
29.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30.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1.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2.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33.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4.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5.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6.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7.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8.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9.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40.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1.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2.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43.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4.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5.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6.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7.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8.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9.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50.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1.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2.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3.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4.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5.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6.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招生网
57.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8.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9.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60.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高考物理计算题偷分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考物理计算题拿高分的技巧
★ 高考物理计算题拿高分技巧
★ 高考物理计算题轻松拿高分的方法有哪些
★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考物理高分技巧
★ 高考地理偷分技巧
★ 高二物理的答题技巧
★ 高二没时间了怎么提高物理成绩?
★ 高二物理提高成绩的学习方法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的相关内容。
解答高考物理大题时,首先需明确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并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为单个物体或整个过程,关键在于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如“剩余气体压强”问题,直接将“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即可。然而,有些题目中的研究对象较为隐蔽,这时应选择那些已知条件多且与问题紧密相关的物体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在求解“A内气体体积”时,直接选“A内气体”可能不便,反倒是选择“B内气体”更为适宜。因为这样可以获得B内气体的温度、压强和已知体积等信息,同时借助这些信息可推导出A内气体体积,从而间接解决了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这类间接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在高考物理习题中应用广泛。 以上就是招生网整理的高考物理大题满分书写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www.zhaosheng.com高考物理解题技巧提分技巧有哪些 掌握了解题技巧,有利于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取得更高的分数。下面是高考物理科目的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 1.一定要认真审题,从物理题目提供的背景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找到关键词句。审题一定全面仔细。很多考生在审题时直接去看问题,往往忽视了前提。要知道历史都有阶段定位,考生特别要注意把事件或者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来分析和阐
物理高考选择题秒杀口诀 物理高考选择题秒杀口诀介绍如下: 三长一短选最短,三段一长选最长,两长两短B就对,参差不齐C无敌。 一般发现里面说‘以上都不对’‘无法选择’之类的选项,直接就排除。 如果是给你很多个项,然后在选项里面注明A(1)(3)B(2)(4)C(3)(5)D(1)(2)之类的,就用排除法,先看那个是错的,然后把有错误的选项排除,或者是确定了正确的,再进一步分析。
物理题用数学解高考给满分吗 只要是高中数学涉及到的都可以用,严谨一些可以得满分 物理题的数学解法,实际上包含几个大的方面: 1数列,由有限前面的步骤归纳出后面的通式 2微积分,关键是在处理位移、速度、加速度这几个量以及物体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抽象掉它的物理意义。 3无穷量与极值,临界条件以及点可能不好找,这时候列出相关变量的不等式,得到数学上的解,经过实际对应的
2022年高考物理答题技巧有哪些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物理答题技巧有哪些,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答题方法 (1)审题:对于高考物理解答题,首先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在物理审题中,要全面细致,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高考物理审题一旦方向偏了,只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汇总,强烈建议收藏! 高考物理中,16种常见题型及其解题策略是学生备考的关键资源。以下是每种题型的总结和解题模板: 1. 直线运动 :通过图像分析运动过程,单体多过程和追及相遇问题用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建立方程。 2. 动态平衡 :分析受力变化,解析法或图解法确定平衡条件。 3. 运动合成与分解 :速度合成与分解,绳(杆)末端速度和小船
高考物理以情境素材为载体,以促进物理素养养成为目标,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服务选才提供科学依据。绝大多数学校在高三上学期已完成第一轮复习,这学期最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物理学科如何结合模拟考试做好复习备考,笔者有五点建议。 以高考真题为研究对象,总结情境规律 高考试卷是在评价体系指导下的科学规范命题的典范,它反映出命题人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
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技巧:根据题型解答。 函数题型:求函数解析式。常见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凑法、方程组法。 中国古代“函”字与“含”字通用,都有着“包含”的意思。李善兰给出的定义是:“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中国古代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叫做x的函数。”所以
高中物理电学常考题型解题方法 电学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学们想要在物理这科考得好成绩,必须把电学知识给掌握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怎么学习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题型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
2024-03-10 00:03:49
2024-12-04 19:55:18
2024-11-13 15:14:22
2023-05-21 17:17:02
2024-09-02 06:51:24
2025-01-01 1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