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20:55:37 | 招生网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招生网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教师资格证免试有什么条件要求 教资评审免试可以通过提交资料去当地教育局申请报名。 1、申请条件: (1)为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的教育类研究生或公费师范生。 (2)通过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2022届及以后年份毕业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部分或全部科目。 2、教师资格证免试要求: 对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
玉林师范学院预科班分数? 玉林师范学院预科班分数:玉林师范学院预科班分数文史类是374分,理工类是396分。文史类374分为回族考生最低投档分数线,其他少数民族最低投档分数线为418。 玉林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专业在广西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79人。玉林师范学院2022年在25个省(市、自治区)本科招生计划6014人,其中普本招生计划5000人,专升本800人,预科214
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考法是先笔试报名,再笔试考试,接着面试报名、面试考试、取得考试合格证明、网上申请认定、现场确认、提交材料、通过认定、领取证书。想要获得 教师资格证 ,必须要通过 普通话水平测试 、笔试、面试和教师资格认定等。 参加考试: 1、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属于全国统一考试,可全国通用,取得了任何地方都承认。 2、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能通过全国统一考
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不了怎么回事? 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不了原因如下: 原因一:登录设备不对 考生要注意:教师资格证准考证只能用电脑打印,不能用手机登录报名系统打印。解决方法:如果是因为登录设备原因导致的教师资格证准考证不能打印,建议使用电脑登录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 原因二:打印时间不对 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时间一般为考前一周左右,如果在准考证打印入口开通前或关闭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师范生没拿到教师资格证怎么办要赔违约金吗? 答:肯定要赔偿违约金的。 定向师范生,你录取的时候,就已经签订了协议,需要到偏远山区支教只是6年,如果你没有教师资格证,也就没有办法去支教,也是算你违约。 备注:如果还有疑问,联系我们,一对一客服解答你的求学问题。 专科定向师范生有哪些学校 专科定向师范生有哪些学校如下: 专科定向师范生通常是指在
2021届毕业的公费师范生还有必要参加国考拿教资证吗? 公费师范生貌似可以免考,也可自愿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以下是2021广东教师资格笔试公告中关于免考的条件,参考下: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 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
2023各个大学分数线录取 2023各个大学分数线录取如下: 1、清华大学(2023各高校录取分数线) 湖南:历史类663 江苏:物理类680 安徽:理683,文654 江西:定向理677;文史658 上海:618 内蒙古:提前批A理科,最低分662,最高分675 辽宁:物理类679;历史类665 黑龙江:理工660,征集志愿666 广西:提前批
宁夏高考成绩 宁夏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方法是什么1考生登录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点击页面左侧“各类考试成绩查询”系统,选择考试项目当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输入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后查询考试成绩2考生登录。 6177分2014年宁夏高考成绩比较好,数学平均分在6177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银川,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1凭个人身份证及准考证到区招生办恢复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3-24 06:16:23
2024-06-19 0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