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 17:10:51 | 招生网
2006年一战成辱之后,走上了打工之路,2011年已结婚生子,并且过上了在互联网晒娃的平庸生活,现在的她已经和自己的平庸和解并共存了,所愁不过是碎银几两,柴米油盐,只不过每年高考的时候,想必她都会回忆里自己当时孤勇的荣光,但早已羞于提起。
一、14年前的蒋多多以为自己是荒原上的星星之火,其实只是一坨冒烟的牛粪。抱着对国内高考制度的仇视和对国外高考制度的崇敬 ,蒋多多在高考时洋洋洒洒8000字怒斥了制度 对她的迫害,对天性的束缚,对人性的扼杀,对创作的禁锢,对天才的掩埋· ··· 招生网
自认为才华横溢,字字珠玑,料定阅卷老师拜读之后,必定会被自己的思想深度所折服,进而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动荡,然后是名校的橄榄枝,而她将凭一已之力将她所仇视的高考制度打个翻天覆地,拯救中国万万计的学生。
然而事实上, 她所引起的震动更像是笑谈 ,她幼稚的行为并没有换来正向的关注,她得到的最实在的东西是判定她 考试分数无效 。
当这个结果传来的时候,她是不相信的,她不信她轰轰烈烈的燃烧一把,换来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到可笑的结果,当她坐在自家破败小院的门槛儿上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审视和好奇的目光的时候,我相信她对这个世界肯定是失望透顶了,于是她婉拒了当地教育局对她的帮助, 决定再次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天赋异禀 。
她开始写小说,全面撒网的投稿,换来的是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 当牛粪上最后一屡青烟散去之时,她意识到牛粪燃烧自己只能为干饭人创造一点烹饪的乐趣 ,并不能烧成燎原烈火,她决定不做星星之火了,还是去打工吧。
从此,属于她的片刻荣光,如果这也能称之为荣光的话,结束了。
这个世界上有见识的孤勇叫勇,没见识幼稚愚蠢的孤勇,只配叫guyong, 她也不过是在中国高考的历史上guyong了一下就消失了 ,仅此而已。
二、如果你认为国外高考制度更优秀,那我就想给你一个嘴巴子打醒你。国内高中一个班的学生,父母有卖菜的,也有卖汽车的,有做菜的,也有做汽车的,有洗碗的,也有生产洗碗机的,有租房的,有卖房的,还有爹妈是开发商的···
什么叫公平!这就叫公平! 这就叫世间少有的公平!
要知道在国外公立学校,家庭差异根本不可能这么大, 普通百姓家里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和富二代是同班同学 ,因为你俩上的都不是一种学校,学的都不是同一种知识,接受的都不是同一种模式的教育。
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鼓励式教学,其本质就是哄孩子,就是固化阶级的工具,集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毕业后该就业就业,该上技校上技校,出来后你爹是蓝领你也是蓝领,你妈是收银员干了一辈子,你就可以女继母业,继续做收银员, 你祖宗八辈儿给资本家打工,你就继续给资本家打工 。
能够成功跨越阶级的人寥寥无几!
而那些能够上私立学校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在私立学校不会有老师无脑鼓励你,他们会明确指出你的缺点和差距,你有学不完的知识挖不完的潜力,时时刻刻告诉你离更优秀的人差距有多大,比隔壁村假期还在上补习班的上官二狗压力大多了,只是压力来源不同而已, 别人的压力是来源于社会责任和家族身份,而二狗的压力来源于妈妈的扫帚疙瘩。
在英国有 80% 的社会和政府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这个数字会逐年扩大,直到完全由精英阶层控制,这才是残酷的现实。
粗暴的说,国外的精英教育就是把上层通道关闭,精英永远是精英,平民永远是平民,精英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给平民洗脑,让他们快乐的甘于平庸。
而我们国内的高考,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寒门一样出贵子, 只要高考制度一天在,上升通道就一天未关闭,只要你够努力你够卷,你就能够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三、蒋多多口中的国外不用考试可以申请大学,是真的吗?也真,也不真。
先说真 ,我们都知道懂王,就是我们川建国同学,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可能你们对这个学校不太熟悉,我再说一点,你们就知道这个学校有多吊,就我们现在熟知的装X利器:MBA,就是这个学校弄出来的。
川建国天天发个推特都能语法错误,可见是个学渣, 学渣他配上宾夕法尼亚?他不配,但是他爹的钱配啊 ,他爹有房地产公司,照样上沃顿还读了个研究生。
再说不真,在国外如果你想申请某所大学,你没有钞能力,那也是难上加难!以法国举例,国内高考生复读两年,就感觉已经是人生极限了,在法国复读三四年都是平常事,考完高考你以为你就能去学校报道了,别做梦了,还得上两年预科,然后再去考你报考的大学的考试,考上了才能上, 这个录取率只有感人的十分之一,比你在国内考清北还难。
蒋多多那种脑子纯属是进了水, 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听了野鸡的咕咕dei就信以为真了 ,就以为在国外只要想上大学填上表写上姓名电话家庭住址,录取通知书就送到家了,然后高考时在考卷上大放厥词,真是愚蠢到丧心病狂。
四、国外精英教育贵到喝血,大学贵到喝毒血,咱根本就不上起好吗?有个人跟我说,国外大学生上学根本不用付学费,还能赚钱呢?我大惊失色,还以为自己的网络2G了,这么大的事儿我居然都不知道。
一问之下,我简直喷了,他看到有个自媒体大V说美国大学有全额奖学金,管吃管住管上学,根本花不完,还能赚几个!
我的老天鹅啊 ,全额奖学金这种东西,全校都没有几个,怎么在有些自媒体那里就变成了唾手可得了呢?就算是助学金,想申请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都需要有推荐信或者拿的出手的作品, 你以为人家大学是慈善机构吗?
国外的精英教育有多贵,以王思聪的母校温彻斯特公学为例, 一年寄宿费用37000英磅左右,一学期学费一万多英磅 ,就不算他们贵上天的校服了,就这就是五万英磅,你们可以查查英磅汇率,你就知道这玩意儿是普通人能上的起的吗?不但普通中国人上不起,普通英国人也上不起!
学校当然流弊,光填个报名表,就得三百多磅,还不一定能上,因为人家有严格的考试和录取人数(如果你是王室那就不用考了), 如果你有幸就读于该校,那么你未来上剑桥和牛津的概率将高达35%。
而国外大学的学费,以美国为例 , 公立大学每年两万三,私立三万一,单位是:美元。
再对比一下国内的学费, 我们感谢一下祖国感谢一下党,是应该的吧。
最后:如果你是学生刚好看到这篇文章,请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高考才是真·人生捷径 ,因为到了社会上没人和你站在一个起点上比赛。
每年的高考过后,总会出现很多为江苏、山东、河北等高考大省鸣不平的声音,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太不公平,要求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这样确实看似很公平,但放入我国的国情中来看又是非常不公平的。
像山东、河北、江苏、湖南等高考大省每年的录取分数要高出很多省份几十分,如果统一了试卷,统一了录取分数线,这样我国的一些985、211高校就会被几个省份囊括。所以这只能有利于一些高考大省,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并不公平的。
这样只会使这些原本落后的地区变得更加落后,只会加剧东西部之间存在的差距。而目前这种高校在录取上适度向落后地区倾斜,缩小地域发展水平差距,才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公平。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这种绝对的公平在目前的中国也是无法实现的。而目前这种按省份来录取的制度是相对公平的。同一个省份的考生面临同样的竞争是比较合理的。
以上仅个人拙见,对于教育制度,国家也在不断地改良完善,相信高考体制会日渐公平。而对于我们来说,与其抱怨高考制度的不公,不如努力让自己更优秀,实力到了,又怎会担心进不了更好的大学。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古代更讲考试公平?宋朝15次没考上就可破格录取的相关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口人来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到唐高宗时,录取比例开始上升。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名额大幅增多,科举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据《朝野佥载》:“乾封(唐高宗年号)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武则天年号)以后,每岁常至五万。”
曾任洋州刺史的唐代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试录取,“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录取率大概是5%。虽然此录取率比唐初增加许多,但因考生越来越多,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选举五》所说的情况:“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唐朝科举各科的录取比例并不一样。据《文献通考·选举二》:“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即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在1%至2%左右;明经科录取率较高,比进士科多了10%。
进士科录取名额每次仅30人左右,故唐人李山甫诗中称:“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十枝。”唐代进士录取要求严苛,宁缺毋滥。据《新唐书·选举志上》,唐文宗李昂曾诏令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可能正缘于不能“滥竽充数”,唐朝的录取率是科举时代中国各朝中最低的。据清徐松《登科记考》中的统计:终唐之世,贡举进士凡266次,及第进士为6642人,平均每次进士及第不到25人。
宋朝连考15次未中者可被照顾,破格录取
在科举考试设计上,宋朝更注重录取的公平性。据《文献通考·选举考三》记载,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曾就科举中的不公表态:“贡举谤议,前代不免。朕今召所谓势家子弟者,别坐就试。”宋代对“官二代”特有的“别试”,由此而来。在公平方面,宋朝的录取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录取名额向平民、庶族倾斜——科举的平民化,让一般学子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二是扩招,增加录取名额。
其实,宋朝建国之初的录取率也不是很高,每年被录取的进士仅一二十人。赵光义(太宗)登上大位后,大幅增加录取名额。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录取进士109人、诸科207人,加上特奏名和诸科赐同进士出身人数,共录500人,创了纪录。
在这次考试前,赵光义说了这样一番话:“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可见,朝廷选拔人才的心情很急迫。当年参加应试的多达5300余人,基本上按赵光义10%左右的录取比例要求来录取。这一录取比例在当时是相当高的,当时大臣薛居正上奏书称:“取人太多,用人太骤”。
事实证明,赵光义的扩招是有眼光的。在太平兴国二年录取的学子中,出了好多名人、重臣。如后位至宰相高位的政治家吕蒙正,在109人进士名单中是一甲第一名,即俗话说的状元。可以讲,没有朝廷向“寒人”倾斜的录取制度,吕蒙正想出人头地很难。
宋朝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据《宋史·选举志一》记载,这一年进士诸科录取了740多人,其中特奏名900余人;此外,还赐予河北进士诸科350余人,又从落榜生中补录500余人。“特奏名”是宋朝独特的录取政策,用来照顾录取老的考生。宋初赵匡胤规定: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这是少见的照顾性质的“破格录取”,名副其实的“恩科”。因为录取率高,宋朝大概是中国古代是最容易金榜题名的朝代。在利好 *** 下,宋朝考试人口剧增。据《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上的统计数字,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国各地参加解试的考生就有10万之多。
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你赞成吗?如果不赞成,原因是什么? 要是高考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录取,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做梦都盼着这一天。 不是为了我自己,高考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影响了,而是为了我将来的孩子。然而这也只是做梦而已,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 考试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它真正体现了公平、平等、客观等原则。为什么
什么时候高考试卷能全国统一? 全国统一那个还得等上N年 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2016年将有25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 实际上,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张卷”成为改革大趋势。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
2021延庆高考成绩 2021延庆高考成绩: 高考600分以上的共有85人。400分以上1538人,400分以下:1654人。延庆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今年是北京‘新高考’的首考之年,延庆区考生在这一情况下仍能取得较好成绩,与我区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教育部门与教师忘我工作密不可分。” 为什么全国高考不用统一套试卷 全国高考不用统一套试卷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地人口、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国家
高考时如果作弊会有什么后果 高考作弊将面临如下几种后果:第一、接下来的高考无法参加。但凡有一门考试做弊,之后的考试就不用参加了,直接被家长领回家。就算有人在学校认识相关的人,都不能解决这件事情,作弊这种事情是无法挽回的,只能让孩子接受惩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然将来他很有可能在犯类似的错误。第二、未来三年不允许参加高考。除了这次作弊的高考不能参加外,之后三年内有的孩子会选择其他行业,并不
2022高三一模二模是全省统考吗统一试卷吗 高三一模二模不是全省统考。是各区县独立命题自主考试,有地方也会用其它地区的试卷在考一次。一模、二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来看,一模的重要性最大。 高三一模二模考试是全省统考吗 一模考试不是全国统考,一般都是本市的中学联合命题,只有四月调考才是全省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简称高考或全国统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今年高考完,然后我报了八个志愿,如果我第一个志愿没有被录取,那后面几个志愿有可能被录取么?一般学 高考完,然后我报了八个志愿,如果我第一个志愿没有被录取,那后面几个志愿有可能被录取,即便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也可以根据报考情况从其他的志愿里录取。 高校录取新生工作在省招生考试委员会领导下,由省招办组织实施,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高校应在校内采取远程异地方式开展录取工作。录取期间,
2021新高考是全国统一卷吗 2021年高考卷子全国统一,全国卷分为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分别适用不同的省份。 全国卷一,总分750分,分文科和理科,其中语数外三科每门150分,文科的数学试卷难度低一些,加上 文科综合 300分,总计750分。理科的数学试卷难度大一些,加上 理科综合 300分,总计750分。使用全国卷一的省市都是高考大省:河南、安徽、江西、山西等。这些省份教育
全国统一高考卷各省分数排名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卷各省分数排名: 安徽省:文科:一本560分,二本519分。理科:一本488分,二本415分。高职200分。江西省:文科:一本559分,二本496分。理科:一本519分,二本443分。云南省:文科:一本565分,二本500分。理科:一本520分,二本435分。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科:一本505分,二本430分。理科:一本412分,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3-24 06:16:23
2024-06-19 0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