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攀枝花学院转专业政策2024(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2025-08-08 22:38:45 | 招生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51010610隶属于:教育部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51011360隶属于:四川省教育厅
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攀枝花学院转专业政策2024(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攀枝花学院转专业政策2024(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攀枝花学院转专业政策2024

攀枝花学院2024年的转专业政策主要依据《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攀学院〔2025〕38号)文件,以及各学院制定的转专业实施细则来执行 。以下是具体政策内容的详细解答:

  • 面向对象 :转专业政策主要面向2024级和2023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但对口本科、定向就业等特殊招生录取形式的学生不能申请转专业。2023级学生转专业需降一级就读。

  • 申请时间 :转专业申请时间通常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具体截止日期各学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法学院2025年春季批次的申请截止时间是2025年9月1日。

  • 接收人数 :每个专业接收转专业的人数有上限,一般不超过同年级本专业在校生数的5%。但部分学院如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的转入人数上限可高达20%。

  • 考核内容 :转专业考核通常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规划,部分专业还要考高等数学,所有专业都要考大学英语。面试则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认知和学习规划等。综合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组成,具体比例各学院可能有所不同。

  • 申请材料 :申请转专业时需要准备转专业申请表、成绩单、转专业理由等材料。部分学院还可能要求提供其他证明材料,如医疗单位检查证明等。 招生网

  • 特殊限制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通常只能在同类专业间转,不能转入其他非艺术类专业。转专业成功后,学生需要补修新专业的课程,可能会延长学习时间。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转专业政策可能因年份、学院和专业而有所不同,建议直接咨询攀枝花学院相关学院或教务处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攀枝花学院转专业政策2024(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2025年四川大学转专业细则如下:

  1. 可申请转专业情况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一是勤奋学习、成绩优良,所修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3.0(转入冷门专业或国家建设重点急需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且每学期所修课程学分数平均达20学分以上;二是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三是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四是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五是符合国家制定的其他转专业规定。
  2. 不予考虑转专业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包括本科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定向生、委培生和国防生;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应予退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在校期间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学生。

景德镇陶瓷大学转专业政策

景德镇陶瓷大学转专业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转专业时间节点

申请阶段为每学年第二学期,通常在4月下旬,如2025年是4月29日发布通知;结果公示在6月下旬,如2025年6月25日公布转专业结果。

转专业流程
  1. 提交申请:学生从教务处“学生用表下载”栏目下载并填写《转专业申请(审批)表》,经原学院审核后提交给目标学院。
  2. 考核评估:目标学院组织考核,形式有笔试、面试或作品集评审等,具体以学院通知为准,法学系等专业会单独公示考核方案及拟录取名单。
  3. 学校审批:教务处汇总各学院结果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发文确认。
注意事项
  1. 转入限制:部分优势专业如雕塑陶瓷艺术设计等可能设置额外条件,像专业基础、成绩排名等,具体以当年通知为准。
  2. 材料要求:要确保申请材料完整,跨学科转专业建议提前联系目标学院了解考核重点。
  3. 时间冲突:转专业结果公布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学籍异动手续,逾期视为放弃。
政策依据

《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以及教务处每年发布的转专业工作通知和各学院专项考核方案。

如需进一步咨询,可联系教务处教学运行管理科(电话:0798 - 8463033)或查阅学校官网“通知公告”栏目。

以上就是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攀枝花学院转专业政策2024(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www.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攀枝花学院转专业政策2024(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相关推荐
广州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广州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广州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2025年广州大学转专业政策遵循“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路径,尊重选择权、发展多元化”原则,学生有3次转专业申请机会,具体如下: 第一学期期末 :所修课程加权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50%的学生,可在当年招生专业组内免试申请转专业。不过,限制性保护专业仅部分满足此条件。 第二学期期中 :学生允许在学院内任选专业。对于非师范专业,原则上不设置转入限制条

2025-07-28 09:39:19
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山东科技大学转专业政策
四川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山东科技大学转专业政策

安徽大学转专业政策 安徽大学的转专业政策相对灵活,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学生申请转专业 。具体政策如下: 申请资格 : 具有安徽大学正式学籍的本科一年级在校学生。 遵纪守法,无犯罪记录,无违规违纪处分记录。 转专业条件 : 不设置学分绩点限制条件,学业成绩不是转专业的唯一考量因素。 转专业流程 : 个人申请 :学生需预先了解转

2025-08-05 02:37:46
广州中医药大学转专业政策(广州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转专业政策(广州大学转专业政策2025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转专业政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转专业政策如下: 第三十条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转专业、转学: (一)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二)个别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含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经学校指定的 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学校别的专业或其它高等院校学习者; (三)经学院、学校认定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

2025-07-28 15:07:04
在攀枝花学院如何转专业?
在攀枝花学院如何转专业?

在攀枝花学院如何转专业? 在攀枝花学院转专业,首先需要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转专业的相关政策。以下是关于在攀枝花学院转专业的一些建议和步骤: 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在决定转专业之前,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各个专业,包括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师资力量等。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招生简章、学长学姐的经验等途径了解这些信息。 分析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选择专业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

2025-08-02 19:22:39
东北大学转专业政策?(中南大学转专业政策)
东北大学转专业政策?(中南大学转专业政策)

东北大学转专业政策? 东北大学是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其转专业政策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教育政策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在东北大学转专业的可能步骤和注意事项,但请注意,具体的流程和要求需要以学校当时的规定为准。 了解转专业政策:首先,你需要查阅东北大学的官方网站或咨询教务处,了解当前的转专业政策。这通常包括转专业的条件、时间安排、所需材料、流程等。 符合转专业条件:通常

2025-08-05 03:27:31
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 云南大学转专业政策?
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 云南大学转专业政策?

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 ⒈基本要求: ⑴每个专业转出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该专业总人数的40%,但是每个转出专业至少须保留20人;如果申请转出的人数超过该专业总人数的40%,各学院应制订客观、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学生排序,确定可以转出的学生数,排序方法须经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⑵各专业接受转入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专业一年级总人数的30%。对就业率低和教学资源不足的专业将从严控制转入人数。 ⑶体

2025-07-26 19:33:07
各所大学转专业政策 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
各所大学转专业政策 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

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 ⒈基本要求: ⑴每个专业转出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该专业总人数的40%,但是每个转出专业至少须保留20人;如果申请转出的人数超过该专业总人数的40%,各学院应制订客观、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学生排序,确定可以转出的学生数,排序方法须经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⑵各专业接受转入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专业一年级总人数的30%。对就业率低和教学资源不足的专业将从严控制转入人数。 ⑶体

2025-07-29 00:10:54
各个大学转专业政策 中南大学转专业政策
各个大学转专业政策 中南大学转专业政策

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 ⒈基本要求: ⑴每个专业转出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该专业总人数的40%,但是每个转出专业至少须保留20人;如果申请转出的人数超过该专业总人数的40%,各学院应制订客观、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学生排序,确定可以转出的学生数,排序方法须经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⑵各专业接受转入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专业一年级总人数的30%。对就业率低和教学资源不足的专业将从严控制转入人数。 ⑶体

2025-07-29 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