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6 15:25:13 | 招生网
福建农林大学院系设置
? 招生网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在原教育系的基础上于2010年成立。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行政及教辅人员6人。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助教3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的19%;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9人,其中1人获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3%,有5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开设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艺术方向)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余人。
教师教育学院建有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配备32台计算机,内装北京师范大学开发的心理学实验系统,有各种实验仪器30余件(套),可同时供50人进行心理学实验。现有琴房2间,配有电子琴60架。多媒体教室2间,可供170余人上课。
教师教育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荣获各种奖励近40项。出版专著9部,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279余篇,其中1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教育学》及《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教学成果《师专心理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是由农学系和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现有种子生产与科学、农学、园艺、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工程6个本科专业,园林花卉技术和种子生产与经营2个高职专业,以及种子科学与工程应用型自学考试本科专业1个。其中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学院设有分党委、党政办公室、实验教学中心、6个教研室,建有食用菌研究所、河西生态研究所、甘肃金象发展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植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近年来,共承担和完成省市科研项目 60 余项、 其中,21项获省、地(厅)级科技进步奖,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10余篇(核心刊物100余篇,SCI10余篇),出版专著12部,有1人获省“园丁奖”、“高校青年成才奖”、2人获“五四青年奖”。“555”人才1人, 甘肃省第二层次“领军人才”1名 。研究推广的项目累计为社会净增效益2.5亿多元。实验室建筑面积63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1000余万元, 保存有各类标本近6000余盒(瓶)。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近18项获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有1人获得李政道奖学金。近三年来,已有100余人考取了中科院、第四军医大、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硕士研究生,其中有近60人被“985”、“211”院校录取。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85%以上。 ??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是由原物理系和机电工程系合并,于2010年12月经学校批准设立的二级学院。
学院内设基础物理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基础电子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电气工程教研室、机械工程教研室、测控与自动化教研室、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现开办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和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2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学生1423人; 现有教职工64人(不含兼任教师),其中专、兼任教师共55人,教师队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讲师29人,助教6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36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高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2%。学院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已建设 《电磁学》、《量子力学》、《电机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理论力学》、《中学物理教学法》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 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首批本科招生专业之一,设有化学、科学教育和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自建院以来,已毕业学生2760余名,为河西地区乃至甘肃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80届毕业生李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81届毕业生文洁因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用于SARS临床快速诊断试剂盒而荣获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届毕业生许莹堂成为甘肃省2003年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现有专业教师2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名,高级实验师1人。近年来,全院教职工先后共承担完成省地科研项目近30项,在国内外各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源刊上48篇,国内权威及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项。在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开发以及中药材研究等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和物理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
在李灿院士倡导下,2009年成立了以化学化工学院为依托的甘肃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被评为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800元以上仪器设备845台件,其中万元以上设备64台件,设备总值632.8万元,除满足教学外,为教师和社会提供了科研条件,并对外承担各类分析检验以及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业务。
我院坚持“以名师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抓班风、以班风建院风”的工作理念。考研人数逐年增加,2010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85%。
?
?
?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于2010年底在原计算机系和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传播系的基础上合并后成立。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4个普通本科专业。下设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教育技术、新闻传播4个教研室。各类实验室12个,总面积约1400多平方米。有教学、实验及管理人员3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1人,各类在校生917人。主要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信息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宣传和文化艺术传播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2010年12月由原历史系改建而成,是河西学院首批开办本科专业的二级学院。设有历史学(辅修地理)和旅游管理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37人,是河西学院发展最快的教学单位之一。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有2人获得博士学位,18人获硕士学位,有2人入选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和“甘肃省园丁奖”。近五年来先后主持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有11项研究分别获得省、厅(市)级社科成果奖。由我院主持申报的“河西历史与文化”和“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先后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和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河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 其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管理系。 现有学生800多人。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3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5人, 讲师16人。 教师中有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8人。 双师型教师3人。 另聘18名客座教授和8名兼职教师。
学院下设1个办公室和4个教研室,即企业管理教研室、财务会计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和物流管理教研室。河西经济发展研究所挂靠本院。
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分别授予管理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还开办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辅导,开设专业有:会计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学院还承担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与省内重点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并重的发展战略。学生培养方案凸显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特色,理论讲授和实践实训相结合,品德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十余项省级、厅级项目和多项校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7部。有3人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被确立为张掖市科技拔尖人才,8人次获省级、厅级、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3人为学科、学术带头人。企业管理和区域经济学为学校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和宏观经济学为校级重点课程。
?
政法学院
?
政法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杨芳任院长兼思政部主任,孔德播任副书记兼副院长。其中教授4人,占11.4%;副教授10人, 占28.6%;讲师13人, 占37.1%。有博士学位的1人,占2.85%;有硕士学位的22人,占62.9%。教学科研队伍治学严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政法学院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两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学院设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四个教研室,设有法律援助站和模拟法庭,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 政法学院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全院科研教学成绩斐然。近年来,获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8人(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先后被评为校级 “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两名老师主讲的章节分获省级“精彩一课”,获校级教学优秀奖和教学成果奖多项。 政法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价值、使命、责任综合兼备的人才为目标, 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规划方向,确定主攻的专业方向和技能特长, 注重学生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 以班级习字会、读书会、书法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系列知识技能竞赛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人成才平台。政法学院发展的目标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成为河西及周边地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和社会管理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
?
文学院
文学院创办于1978年,至今已累计为社会输送4000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工作作风优良的人才。现有“汉语言文学”、“人文教育”2个本科专业,在读学员987人。文学院下设“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6个教研室和“河西文化研究所”、“裕固族文学研究室”。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曾先后有3人获得曾宪梓优秀教师奖,3人获得省级园丁奖,2人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 1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18人。文学院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文学院科研实力较强,在河西文学研究、裕固族文化研究、河西方言研究、敦煌文献语言研究以及河西汉简研究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78篇,出版专著7部,教材4部,获省社科奖励2项。2010年以我院为主要参与力量的“河西历史与文化”省级重点学科通过甘肃省评估验收。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教育厅硕士生导师研究项目2项。文学院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形成了以特色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为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培养、自我提高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
数学与统计学院
河西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河西学院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之一。全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硕士28人,返聘教授1名,外聘教授4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1个本科专业,下设教师教育和金融数学2个方向。全日制在校生900多人,函授生100多人。50多年来,已培养毕业生5000多人。近年来教师发表科研论文250多篇,其中SCI检索25篇,权威和核心杂志60多篇,出版教材5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多次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及省级、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多人获得省园丁奖等。课程建设效果明显,高等代数获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等7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数学与统计学院一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国家一、二等奖和省级特等、一等和二等奖?
?
外国语学院
? 河西学院英语系创办于1978年,是学校建系最早的系之一 ,多年来,英语系积极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引进国外外语教学的新理念,逐步使日益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于2010年学院改制为外国语学院。 现有教职工56人, 其中专职教师 51 名,行政教辅人员 5 名,外籍教师 10 名, 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专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31人;已取得硕士学位及在读硕士研究生29人;先后有8名教师前往英、美等国家学习。现有教学班级26个,全日制学生916人。 外国语学院现开设本科英语专业,培养方向以英语教育为主,重点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及管理人员, 同时开设翻译、旅游英语两个应用型专业方向。近几年,全院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编写出版各类专著及教材10余部;完成各类科研、教学课题30余项;建成大学英语1门校级精品课程,翻译、写作等6门校级重点课程。在近三届的“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我院学生获甘肃赛区二等奖1人,三等奖6人;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中,2名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我院已有部分学生先后赴法国、东欧及俄罗斯等高校学习。
?
?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4人,在读硕士3人。在校学生443人。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两个本科专业,下设声乐、器乐、理论、艺术四个教研室。音乐学院党总支下设教工、学生党支部,较好的发挥着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
几年来全院教师累计发表论文、文艺作品200多篇(首),师生获国家、省、市级艺术奖200多项,出版教材、专著6部,出版发行个人专辑CD七张。学院现有6门校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
音乐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按照“服从大局,加强管理,培养特色,提高效益,重点推进,综合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学科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主体,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小规模、高质量、有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按照“能教、擅演、会编”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音乐学院建设成河西地区乃至甘肃省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基地。
?
?
?
?
河西学院美术学院
?
河西学院美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已经有30多年的办学历程。现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类)、绘画(非教师教育类)2个专业。长期以来,美术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通过对教学思想、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的研究改革,有效地加强了对学生审美判断能力、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 教师21名, 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9人。 近5年美术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0余件,作品参加各种美术展览和大赛获奖60多次,其中获 “甘肃省敦煌文艺奖” 奖2项,“金驼奖”3项,“甘肃省美展”一等奖4项等。
现有4500平米独立教学楼,内设展厅,专业画室;并设有各类工作室。
?
?
体育学院
?
体育学院是2010年12月在原体育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其前身是体育科(1958年)、体育教研组(1980年)、体育教研室(1988年)和体育系(1998年)。目前设有体育教育本科和体育教育函授本科两个专业,开设运动训练、体育与艺术和社会体育等三个专业方向课程。在校学生534人,教职工3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1人,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8人。
体育学院教学设备先进,种类齐全,截止目前,拥有总价值达10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仪器1000多台(件),运动场地包括田径场两块(其中一块是标准塑胶田径场),草皮足球训练场地一块,多功能风雨操场一座(内含体操和乒乓球训练场地),专用投掷场一块,篮球场24个、排球场20个,运动场地面积约7万多m2,专用训练馆(排球、羽毛球)正在建设中。已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办学标准和要求,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
近年来申报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十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主参编教材12部,有9人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10多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学奖,健美操、排球先后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
?
高校投票
想报考 0
不想报考 0
还没想好 0
同地区高校排行榜
同类型高校排行榜
高校资讯
福建农林大学院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1952年,两大文脉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1958年秋,省委省政府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
学校设有20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其中博士95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类)65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七次捧得“优胜杯”。
学校现有教职工3145人,其中专任教师2006人。拥有全职在岗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72人(547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50人(117人次),包括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10人、万人计划9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8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1支,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和7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7个学科进入榜单,其中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和风景园林学4个学科进入前10%-20%。6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纵向科研计划项目2700多项,科研经费近10亿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508项,包括杰青2项、优青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部省级成果奖励119项,其中一等奖19项。在全球首次破译甘蔗、四倍体花生、菠萝及睡莲基因组,以第一完成或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自然》《细胞》发表学术成果6篇。
学校是菌草技术发明单位,选育出的甘蔗、黄麻、杉木、甘薯、花生、茶叶、蔬菜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主要产区。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先后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海峡种业创新研究院,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团队支持计划,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服务我省乡村全面振兴。
学校是教育部“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有来自39个国家149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学校率先对台湾开展单独招生,与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知名高校开展20余个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互换项目,学生还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国际组织项目等资助公派出国留学。学校还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三面山林环绕,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学校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校园产权占地4500余亩,非产权占地1200亩,另有科教基地1200余亩,教学林场5.5万余亩,资产总值46.8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309万册。拥有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45万册。
福建师范大学院系设置福建师范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 电子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 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机构。现有本科专业40个,涵盖文、理、工、经、管、教、
福建医科大学院系设置福建医科大学院系设置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业管理、英语、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化学、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生
吉林农业大学院系设置吉林农业大学院系设置 上海海关学院系(部)设置表 系别 一级学科 专业名称 学位类别 海关管理系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海关管理 物流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经济学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税务 审计学 国际商务 经济学 管理学 管理学 法
福建农林大学好不好师资力量怎么样福建农林大学简称“福建农大”,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福建农林大学院系设置情况学院名称学院名称学院名称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
吉林建筑大学院系设置吉林建筑大学院系设置 会计学院 金融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法学院 人文学院 统计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外语系 应用数学系 MBA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从业资格教育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系设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农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 园艺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林学院 动物医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葡萄酒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体育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实验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院系设置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院系设置 共有十二个院(系):计算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经济贸易系、外语系、体育系、建筑工程系。 福州大学院校简介福州大学院校简介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
吉林大学院系设置吉林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科类 学制 层次 哲学社会学院 哲学 文史 四年 本科 哲学社会学院 社会学 文史 四年 本科 哲学社会学院 社会工作 文史 四年 本科 哲学社会学院 应用心理学 理工 四年 本科 哲学社会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
2024-07-08 04:30:57
2024-04-03 06:38:51
2024-08-25 01:23:41
2024-07-01 13:42:40
2024-03-23 15:19:06
2025-08-24 09:33:59